🎙️ Podcast #36|HSK 3-4 | 用“断舍离”改变生活 | Stop Wasting Time Finding Things! | Chinese Listening Practice

🎙️ Podcast #36|HSK 3-4 | 用“断舍离”改变生活 | Stop Wasting Time Finding Things! | Chinese Listening Practice

Welcome to Chinese Daily Podcast | 每天中文 blog.

📌 目录 / Table of contents

🎧 音频 / Audio

📝 简介 / Introduction & Timestamp

Ever feel like you're wasting half your life just looking for things? In this episode, Wang Yu is at her wit's end, constantly searching for her keys, cards, and sanity in her cluttered bag and room. Her friend, Li Ming, introduces her to "Danshari" (断舍离), the Japanese art of decluttering. They dive deep into what it means to cut off, discard, and detach from material possessions, exploring not just the practical "how-tos" but also the psychological reasons that make it so hard to let go. This conversation is a perfect guide to transforming your space and mind for a simpler, more focused life.

Timestamp:

  • 00:00 - Intro: The daily drama of finding things.
  • 01:11 - The life-changing concept of "Danshari" (断舍离) is introduced.
  • 05:55 - Why is it so hard to throw things away? Exploring the psychology of attachment.
  • 09:40 - Practical steps to start decluttering, including the brilliant "Hesitation Box" idea.
  • 13:32 - The true rewards of Danshari: freedom of time, money, and mind.
  • 16:16 - Final summary of the core principles and key takeaways.

✅ 要点 / Key Takeaways

  • The "Danshari" Philosophy: The core idea is a three-step process: Duan (断) - Stop bringing unnecessary items into your life; She (舍) - Get rid of useless clutter you already own; and Li (离) - Detach from material possessions to achieve mental clarity.
  • Distinguish "Need" from "Want": Before buying anything, ask yourself: "Do I truly need this, or do I just want it?" This simple question is the first step to curbing impulse buying and preventing new clutter.
  • Start Small, Build Momentum: Don't try to declutter your entire home at once. Begin with a single drawer or your bag. The sense of accomplishment from a small victory will motivate you to tackle bigger areas.
  • Handle Sentimental Items with Care: For items tied to memories, you don't have to be ruthless. You can digitize them by taking photos, or select just one or two truly meaningful items to keep and display properly.
  • The "Hesitation Box": For items you're unsure about, put them in a box with a future date on it (e.g., 6 months from now). If you haven't needed anything from the box by that date, you can confidently let it all go.

🌏 文化注解 / Cultural Note

The podcast touches upon a significant generational difference in China regarding material possessions. The older generation (父母那一代人), having experienced times of material scarcity, developed a strong habit of being frugal and saving everything (爱惜物品、什么都舍不得扔). For them, throwing things away can feel wasteful and irresponsible. In contrast, younger generations live in an era of unprecedented material abundance, where the problem isn't a lack of things, but an overwhelming excess of them. This makes concepts like "Danshari" particularly relevant to modern urban Chinese youth, who are seeking new wisdom to manage not a lack of resources, but an overabundance of them.

📄 文本 / Transcript (Click to expand/collapse)

王雨: 哎呀,我的天……李明,你等我一下,我找找我的交通卡。奇怪,我出门的时候明明记得放在这个包里的。是在这个小袋子里吗?不是……难道在衣服口袋里?

李明: (声音带着笑意)你是不是又在上演“王雨找东西”这部每日大戏了?每次跟你出门,这都是一个必看的节目。

王雨: 你别笑话我了!我真的快被自己气死了。我的包就像一个无底洞,什么东西放进去就消失了。昨天是为了找钥匙,今天是为了找交通卡,明天不知道又要找什么了。我感觉我每天至少有半个小时浪费在找东西上。

李明: 半个小时?那加起来一个月就是十五个小时了。十五个小时,都可以从北京坐高铁到上海再回来了。

王雨: 你这么一算,我更焦虑了!我真的觉得我的房间、我的包,甚至我的生活,都太满了,太乱了。有时候看着一屋子的东西,我头都大了,完全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整理。

李明: 嗯,听起来,你可能需要了解一个概念,叫做“断舍离”。

王雨: 断舍离?这是什么?听起来像一个很高深的哲学词语。是跟佛教有关系吗?断绝关系,舍弃什么东西?

李明: (笑),你猜对了一部分。它确实有一点哲学的味道,但其实是一个非常实用的生活整理方法。它最初来自日本,但现在在中国也非常流行。很多人通过“断舍离”,不仅整理了房间,还感觉自己的生活都变得清晰、轻松了。

王雨: 真的有这么神奇吗?快给我讲讲!如果它能帮我解决每天找东西的烦恼,我愿意付出任何代价!

李明: 好啊,那我们今天就好好聊一聊这个话题。说不定聊完之后,你回家就能立刻开始行动了。

王雨: 好,李明老师,请开始你的讲课吧!到底什么是“断舍离”?这三个字分开来是什么意思呢?

李明: 别叫我老师,我们就是朋友聊天。其实这个概念很简单。我们可以把这三个字分开看。第一个字是“断”,就是断绝的“断”。它的意思很简单,就是“断绝”那些你不需要的东西进入你的家。简单说,就是不要买,不要拿。

王雨: 啊?不要买?这……这太难了吧!特别是现在网上购物这么方便,看到打折的、好看的东西,手就不听话了。比如上次,我看到一套非常漂亮的杯子,虽然家里已经有很多杯子了,但我想,这么好看,买了朋友来家里喝水的时候用,多好啊。

李明: 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断”要求我们在买东西之前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是真的需要它,还是只是想要它?”你已经有很多杯子了,所以你不是“需要”这套新杯子,你只是“想要”。“断”就是让你在源头上就阻止那些不必要的东西进来。

王雨: 嗯……“需要”和“想要”,这个区分很重要。我好像经常把这两个概念搞混。那我明白了,“断”就是管住自己的手,不乱买东西。那第二个字,“舍”呢?舍弃的“舍”?

李明: 完全正确。“舍”就是处理掉家里已经存在的、没用的东西。你看,你的家里堆满了各种你觉得“以后可能有用”的东西,但它们其实一直在占用你的空间,也让你心情烦躁。“舍”就是把这些东西勇敢地扔掉、送人或者卖掉。

王雨: 扔东西……这个比不买东西还难!我看着每件东西,都觉得有回忆。这件衣服是我第一次工作时买的,那个玩偶是我好朋友送的生日礼物……虽然我现在已经不穿那件衣服了,玩偶也落满了灰尘,但要我扔掉它们,感觉就像扔掉一部分回忆。

李明: 我理解你的感受。我们后面可以专门聊聊为什么我们舍不得扔东西。但“舍”的核心理念是,物品的价值在于被使用。如果一件东西只是被放在角落里,它就失去了它的价值。把它送给需要它的人,或者处理掉,才能让你的生活空间变得更清爽。

王雨: 好像有点道理。那最后一个字,“离”呢?离开的“离”。

李明: “离”是最高级的一个层次。它指的是“脱离”对物质的执着。当你做到了“断”和“舍”,你会慢慢发现,你不需要那么多东西也能生活得很好,很快乐。你的快乐不再来自于拥有多少东西,而是来自于你的内心。这就是“离”,一种更自由、更轻松的生活状态。

王雨: 哇,断、舍、离。不买不需要的,扔掉没用的,最后放下对东西的执着。听你这么一解释,我好像明白了这个过程。它像是一个从外到内改变的过程,先是改变行为,然后改变家里的环境,最后改变的是自己的心态。

李明: 你总结得非常好!就是这样。它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打扫卫生的方法,更像是一种生活哲学。

王雨: 听你解释完,我觉得“断舍离”的道理非常清晰,也非常好。但是,为什么我们做起来就那么难呢?就像我刚才说的,我一看到那些有纪念意义的东西,就完全“舍”不了。为什么我们会有这么多舍不得扔的东西呢?

李明: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我觉得原因有很多。像你刚才说的,最常见的一个原因就是情感联系。很多东西都绑定了我们的回忆,扔掉它会让我们感觉像背叛了过去。

王雨: 对对对!就是这种感觉!我有一个抽屉,里面全是我上学时候收到的贺卡、信件,还有一些电影票根。我可能十年都不会打开看一次,但只要一想到要把它们扔掉,心里就特别难受。

李明: 我完全理解。对于这种充满回忆的东西,其实“断舍离”并不要求你全部扔掉。你可以选择其中最有意义的一两件,好好地保存起来,比如放进一个漂亮的盒子里。而其他的,你可以给它们拍张照片,用数字化的方式保存回忆,然后把实物处理掉。这样,回忆留下来了,空间也空出来了。

王雨: 拍照保存?哎,这个方法好!我怎么没想到!这样感觉好多了。除了情感原因,还有别的原因吗?

李明: 当然有。另一个很常见的原因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和“对过去的留恋”。很多人会想:“这件东西虽然现在用不上,但万一以后用得上呢?”或者“这个东西花了我不少钱买的,扔了太可惜了。”

王雨: 这完全就是在说我!我的衣柜里就挂着好几条我刚上大学时买的裙子,那时候我比现在瘦多了。我总想着:“万一我减肥成功了呢?又能穿了!”结果那几条裙子就在衣柜里挂了五年。

李明: (笑),这太典型了。这其实是一种思维误区。我们为了一个不确定的“万一”,让一件没用的东西占据了我们宝贵的“现在”的空间。其实,等你真的减肥成功了,你可能会想买一条新的、更漂亮的裙子来奖励自己,而不是去穿五年前的旧款式。

王雨: (恍然大悟)你说得对!我从来没从这个角度想过。我只是觉得扔了可惜,却没有想过它一直占着衣柜的空间,让我每次打开衣柜都觉得很乱,心情也不好。

李明: 是的。还有一个文化上的原因,特别是在我们中国。你看我们父母那一代人,他们年轻的时候经历过物质不丰富的时代,什么东西都来之不易。所以他们养成了爱惜物品、什么都舍不得扔的习惯。这种观念也或多或少地影响了我们。

王雨: 没错!我妈就是这样。她家里有很多我们小时候用过的东西,她都收得好好的。每次我想扔点家里的旧东西,她都会说:“别扔啊,这个还能用!那个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用上了!”

李明: 这就是代际之间的观念差异。他们是出于对匮乏的恐惧,而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极其丰富的时代,我们面临的问题不再是“没有东西用”,而是“东西太多了,不知道用哪个”。所以,我们需要的是新的生活智慧。

王雨: 这么一分析,我感觉清晰多了。原来我舍不得扔东西,背后有这么多复杂的情感、思维和文化原因。看来,要做到“断舍离”,我得先跟自己的这些想法“战斗”。

王雨: 好了,李明,我现在理论知识已经很丰富了,也被你说服了。我现在就想回家,立刻开始我的“断舍离”!但是……我看着我那个像战场一样的房间,还是觉得无从下手。你能给我一些实际的建议吗?我应该从哪里开始?

李明: 当然可以。很多人一开始都有这种感觉,觉得工程太浩大了。所以,最重要的原则是:不要想着一次性把整个家都整理完。那样你很快就会感到挫败和疲惫。

王雨: 嗯嗯,那我应该怎么做?

李明: 你可以从一个最小的、最简单的区域开始。比如,就从你的书桌上的一个抽屉开始。或者,就从你的钱包开始。或者,就从你今天早上找不到交通卡的那个包开始。给自己定一个十五分钟的闹钟,就在这十五分钟里,把这个小区域里的东西全部拿出来,然后进行分类。

王雨: 分类?分成什么样的类别呢?

李明: 你可以把它们分成三类。第一类是“需要的、正在使用的”。比如钱包里的身份证、银行卡。这些东西要放回原位。第二类是“不需要的、可以扔掉的”。比如过期的优惠券、没用的收据。这些东西,毫不犹豫地扔进垃圾桶。

王雨: 好,这个简单。那第三类呢?肯定就是最让我头疼的那些东西了。

李明: 没错,第三类就是“犹豫不决的”。比如一张名片,你觉得可能以后会联系,但其实很久没联系了。或者一个很久没用的小饰品。对于这些东西,你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个“思考期限”。比如,你可以准备一个“犹豫箱”,把这些东西都放进去,在箱子上写一个日期,比如半年后。如果半年内你一次都没有打开这个箱子去找里面的东西,那就说明你根本不需要它们,到时候就可以直接把整个箱子处理掉。

王雨: 哇,“犹豫箱”这个主意太棒了!它给了我一个缓冲的时间,让我感觉不是立刻就要做出扔不扔的决定,心理压力小了很多。

李明: 对。当你完成了一个小区域的整理,你会获得巨大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会激励你继续整理下一个区域。你可以给自己定一个计划,比如这个周末整理书桌,下个周末整理衣柜。一步一步来,不要着急。

王雨: 嗯,这个方法听起来可行性很高。那对于整理衣柜这种大工程,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技巧?我的衣柜简直是重灾区。

李明: 整理衣柜有一个很经典的法则,叫做“一年法则”。你可以把衣柜里所有的衣服都拿出来,然后问自己,这件衣服在过去的一年里,我穿过吗?如果一次都没有穿过,那它大概率在未来的一年里你也不会穿。

王雨: 啊……如果用这个法则,我感觉我一半的衣服都要被扔掉了。道理我都懂,但是真的要做的时候,太难了!看到每件东西都有回忆,或者觉得它还很新,扔了太浪费了……

李明: (温和地)我完全理解。一开始都这样。你要记住,我们做“断舍离”,不只是在整理东西,也是在整理你的回忆和心情。所以要对自己温柔一点,慢慢来,不要着急。当你拿起一件衣服,觉得舍不得的时候,可以真诚地对它说一声“谢谢你,谢谢你曾经带给我的快乐”,然后放手。这听起来可能有点傻,但这个小小的仪式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告别。

王雨: 谢谢你……听你这么说,我感觉好多了。这不只是一个体力活,更是一个心理过程。我要学习的不仅是扔东西的技巧,更是如何与自己的过去和解。

李明: 你说得太对了。这就是“断舍离”的真正魅力所在。

王雨: 李明,我很好奇,你把“断舍离”实践得这么好,你现在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是不是每天都像住在样板间里一样,家里空空荡荡的?

李明: (笑)当然不是。我家不是空无一物,而是“物少而精”。留下的每一件东西,都是我真正喜欢和需要的。你知道“断舍离”之后,我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吗?

王雨: 是什么?是不是家里变干净了,打扫卫生更方便了?

李明: 这是最直接的一个好处。但更深层次的改变,是我的生活变得更自由、更专注了。首先,是时间上的自由。我不再需要花大量时间去找东西、整理东西,我有了更多时间去做我喜欢的事情,比如阅读、运动。

王雨: 这点我太有共鸣了!我每天找东西的时间,真的可以做很多有意义的事。

李明: 其次,是金钱上的自由。因为我养成了“断”的习惯,买东西前会认真思考,所以冲动消费变得非常少。我省下了很多钱,可以把这些钱用在更有价值的地方,比如去旅行,或者学习新的技能。

王雨: 哇,这简直是意外的收获!

李明: 最重要的,是精神上的自由。你知道,我们的生活空间就像一个电脑的硬盘。如果里面装了太多没用的文件和程序,硬盘就会满,电脑运行的速度就会变慢,甚至会卡顿。我们的家也是一样,东西太多,会占用我们的精力,让我们的思绪变得混乱。

王雨: 这个比喻太形象了!我现在的状态就是“硬盘已满,系统运行缓慢”。

李明: “断舍离”就像是给这个硬盘做了一次彻底的清理,删除了那些不需要的垃圾文件。这样一来,你的生活“系统”就运行得更快、更顺畅了。你会发现你的注意力更集中,做事情的效率也更高了。因为你周围的环境是清爽的,你的内心也是清爽的。

王雨: 听你这么描述,我真的太向往那样的生活了。一个清爽的环境,一颗清爽的内心。我感觉我已经迫不及待想回家,开始清理我的“硬盘”了。也许我应该先从那个塞满了旧收据和优惠券的抽屉开始。

李明: 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记住,享受这个过程。每一次舍弃,都是为了更好地拥有。

王雨: 嗯!“每一次舍弃,都是为了更好地拥有”。我记住这句话了。

李明: 好了,今天我们好像围绕“断舍离”这个话题聊了很多。感觉怎么样,王雨?有没有觉得收获很大?

王雨: 收获太大了!我感觉我的思想都被“清理”了一遍。今天我们聊了很多关键词,我来试着总结一下,看我说得对不对。

李明: 好啊,你说。

王雨: 最核心的当然是“断舍离”这三个字。“断”就是断绝,不买不必要的东西,要区分“需要”和“想要”。“舍”就是舍弃,处理掉家里没用的东西,可以利用“一年法则”或者“拍照保存”这样的方法。“离”就是脱离,放下对物质的执着,追求更简单、自由的生活。我还学到了“犹豫箱”这个好工具,可以帮我处理那些“鸡肋”物品。

李明: 总结得非常棒!完全正确。看来你真的都听进去了。你看,像“整理”、“空间”、“简单”、“物品”、“回忆”这些词,都是我们今天反复提到的。希望大家也对这些词有了更深的理解。

王雨: 嗯!听了这么多,我真的很好奇正在收听我们节目的朋友们,你们是怎么想的呢?你是一个喜欢“断舍离”的人,还是像我以前一样,是一个什么都舍不得扔的“囤积爱好者”?你可以现在就看看你的房间,或者打开你的包,有没有哪一件东西,是你今天听完我们的播客,决定要跟它说再见的?

李明: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也许,改变就从这一件小小的物品开始。

王雨: 没错!好了,那我们今天就先聊到这里吧。希望今天的节目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

李明: 感谢大家的收听,我们是每天中文。下次再见!

王雨: 下次再见!拜拜!

✍️ 词汇 & 语法 / Vocabulary & Grammar

Let's learn some useful HSK 3-4 words and grammar patterns from today's podcast:

断舍离 (duàn shě lí)

Meaning: Danshari; the art of decluttering; to cut off, discard, and separate.

Explanation: A lifestyle philosophy from Japan that involves decluttering your life. It breaks down into: 断 (duàn - to cut off unnecessary things), 舍 (shě - to discard useless things), and 离 (lí - to separate from attachment to possessions).

Example: 你可能需要了解一个概念, 叫做“断舍离”。

浪费 (làng fèi)

Meaning: To waste.

Explanation: A common verb used when talking about wasting time (时间), money (钱), or any other resource.

Example: 我感觉我每天 至少有半个小时浪费在找东西上。

整理 (zhěng lǐ)

Meaning: To organize, to tidy up.

Explanation: This verb is used for putting things in order, such as a room (整理房间), a bag (整理包), or even data (整理资料).

Example: 我头都大了, 完全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整理。

焦虑 (jiāo lǜ)

Meaning: Anxious; anxiety.

Explanation: Can be used as an adjective to describe a feeling of worry and unease, or as a noun for the state of anxiety itself.

Example: 你这么一算, 我更焦虑了!

执着 (zhí zhuó)

Meaning: Attachment; obsession; to be attached to.

Explanation: Refers to a strong attachment or persistence in holding onto something, whether it's an idea, a goal, or a material possession. In the context of "Danshari," it refers to the inability to let go.

Example: 它指的是“脱离”对物质的执着。

万一 (wàn yī)

Meaning: Just in case; if by any chance.

Explanation: An adverb used to talk about a hypothetical (and often undesirable) situation. It's the equivalent of saying "What if..."

Example: 这件东西虽然现在用不上, 但万一以后用得上呢?

犹豫 (yóu yù)

Meaning: To hesitate.

Explanation: A verb describing the state of being undecided or wavering between two or more choices. The practical "hesitation box" (犹豫箱) is a tool to deal with this feeling.

Example: 第三类就是“犹豫不决的”。

💬 互动 / Engagement

What about you? After listening to this episode, take a look around your room or inside your bag. Are you a "Danshari" practitioner or a "hoarder" like Wang Yu used to be? Is there one item you've decided to say goodbye to today?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your own decluttering journey with us in the comments section!

Enjoy this podcast? Please consider supporting our work to help us keep creating! 👉 buymeacoffee.com/chinesedailypodcas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