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odcast #39|HSK 1-3 | 学中文的“哭笑不得”错误 | Funny Mistakes Every Beginner Makes

🎙️ Podcast #39|HSK 1-3 | 学中文的“哭笑不得”错误 | Funny Mistakes Every Beginner Makes

Welcome to Chinese Daily Podcast | 每天中文 blog.

📌 目录 / Table of contents

🎧 音频 / Audio

📝 简介 / Introduction & Timestamp

Have you ever tried to order "dumplings" (水饺) but accidentally said you wanted to "sleep" (睡觉)? If so, this episode is for you! We share hilarious, real-life stories about the most common and "cute" mistakes that Chinese learners make. From tricky tones and direct translations to evolving vocabulary and similar-looking characters, we break down why these errors happen and why they are a fantastic part of the learning journey. Listen to gain confidence, learn from others' experiences, and remember: don't be afraid to make mistakes!

TL;DR (Timestamp):

  • 00:00 - Intro & a funny story about ordering "sleep" instead of "dumplings."
  • 01:56 - The biggest challenge for beginners: Chinese tones (声调).
  • 02:50 - Another classic mistake: mixing up "to ask" (问 wèn) and "to kiss" (吻 wěn).
  • 03:50 - How a simple tone change can turn "buy" (买 mǎi) into "sell" (卖 mài).
  • 05:14 - Do native Chinese speakers really care if your tones are wrong?
  • 07:10 - The problem with direct translation: "see a doctor" (看医生) vs. the correct "看病".
  • 08:19 - A cultural warning: Why you should be careful when using "小姐" (Miss) in Mainland China.
  • 10:11 - The humble response "哪里哪里" and how saying only half of it changes the meaning completely.
  • 11:45 - Tips for remembering similar-looking characters like 买/卖, 人/入, and 土/士.
  • 13:56 - Final encouragement: Why making mistakes is necessary and how Chinese people appreciate your effort.

✅ 要点 / Key Takeaways

  • Tones are critical: Seemingly small differences in tones can completely change the meaning of a word, as seen with 水饺 (shuǐjiǎo) vs. 睡觉 (shuìjiào) and 买 (mǎi) vs. 卖 (mài). Mastering key pairs is essential for clear communication.
  • Avoid direct translation: Many phrases in Chinese don't follow English logic. For example, the correct way to say "to see a doctor" is "看病 (kàn bìng)," not a literal translation like "看医生 (kàn yīshēng)."
  • Language is dynamic: The social meaning of words can change over time. A word like "小姐 (xiǎojiě)," once a polite term for "Miss," can now have negative connotations in certain contexts in Mainland China.
  • Embrace mistakes as learning tools: Every error is an opportunity to learn and remember. Native speakers are generally patient and can often understand your meaning from context, so don't let fear stop you from speaking.

🌏 文化注解 / Cultural Note

The discussion about "小姐 (xiǎojiě)" highlights an important cultural shift in Mainland China. While textbooks may teach it as the standard equivalent of "Miss," in modern daily life, it can sometimes be associated with women working in the sex industry or in places like KTVs. Therefore, calling a stranger "小姐" can be perceived as awkward or even offensive. Safer, more common alternatives include "你好 (nǐ hǎo)" to start a conversation, "美女 (měinǚ)" (beautiful girl) as a friendly and casual address, or "女士 (nǚshì)" (lady/madam) in more formal situations.

📄 文本 / Transcript (Click to expand/collapse)

王雨: (笑),不行了,李明,我刚想起来一件事,太好笑了。

李明: 你笑什么呢?看你这个样子,是想到什么开心的事了?

王雨: 不是开心的事,是一件又好笑又尴尬的事。我突然想起来我一个外国朋友,他叫大卫,刚来中国的时候。

李明: 哦?你的朋友大卫?他怎么了?

王雨: 有一次,我们一起去饭店吃饭。服务员问他想吃点什么,他很自信,很大声地说:“服务员,我要睡觉!”

李明: 什么?他要睡觉?在饭店里?

王雨: 对!当时服务员都愣住了,看着他,不知道说什么。我也愣住了。过了一会儿,我才明白过来,他想说的是“水饺”,不是“睡觉”。

李明: (笑),我猜到了。是“水饺 (shuǐjiǎo)” 和 “睡觉 (shuìjiào)”。声调错了。一个是三声,一个是四声。这个错误太经典了。

王雨: 是啊!从那以后,大卫每次点水饺都特别小心,一个字一个字慢慢说。这件事真的让我印象太深刻了。我觉得,每个学中文的外国朋友,可能都有一段这样又好笑又无奈的故事。

李明: 你说得对。其实,学习一门新语言,犯错是太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有时候,这些小错误反而能让我们学得更快,记得更牢。今天,我们不如就来聊聊这个话题吧?聊聊那些外国朋友刚学中文时,常犯的那些“可爱”的错误。

王雨: 这个主意太好了!我有很多故事可以分享。我们可以给正在学习中文的朋友们一些鼓励,告诉他们,别害怕犯错!

李明: 好。那我们就从刚才你说的“睡觉”和“水饺”开始。这其实是学中文最大的一个挑战:声调。

王雨: 没错!就是那个“妈麻马骂”!很多外国朋友都觉得,汉字已经很难了,为什么还要加上声调呢?太难了!

李明: 我完全理解。对很多母语里没有声调的人来说,这就像是唱歌一样。学习中文的声调,就像一个不会唱歌的人,要学习一首新歌。刚开始,肯定会“跑调”。

王雨: 这个比喻太对了!“跑调”。我那个朋友大卫,就是“跑调”的专家。除了“水饺”和“睡觉”,他还有很多故事。比如,他想问路,想问别人“请问……”

李明: 嗯,“请问 (qǐngwèn)”,这个很常用。

王雨: 对,但是他说成了“请吻 (qǐng wěn)”。

李明: 请……吻?(笑),那可真是太尴尬了。一个是三声的“问 (wèn)”,一个是三声的“吻 (wěn)”。虽然声调一样,但是发音不一样。不过,很多初学者听起来可能很像。

王雨: 是啊,他对着一位阿姨说“阿姨,请吻一下,去火车站怎么走?”那个阿姨当时的表情,我一辈子都忘不了。她看着大卫,好像在看一个奇怪的人。

李明: 我可以想象。这真的是因为一个小小的发音问题,引起了巨大的误会。不过,我觉得这也是学习的一部分。犯了这样的错,他以后肯定再也不会把“问”和“吻”搞错了。

王雨: 那倒是。他还犯过一个关于买卖的错误。有一次,他去商店,想买一个东西。他跟老板说:“老板,这个东西怎么‘卖’?”

李明: 嗯?“卖 (mài)”,四声,意思是 sell。他想说的是“买 (mǎi)”,三声,意思是 buy。

王雨: 完全正确!老板听了就开玩笑说:“你想卖给我?我这里不收东西啊。”大卫当时就糊涂了,他心里想,我明明是来买东西的,老板为什么这么说?后来他才明白,“买”和“卖”这两个字,声调不同,意思完全相反。

李明: 是的,这又是一个经典的例子。所以,对于初学者来说,有几个词的声调一定要最先掌握好。比如“买”和“卖”,还有“水饺”和“睡觉”。因为这些词在日常生活中太常用了,一旦说错,就很容易产生误会。

王雨: 李明,你这么一说,我感觉声调真的太重要了。但是对很多刚开始学的朋友来说,真的很难。他们可能会觉得,我说中文的时候,要注意语法,要记住词语,还要想声调,我的大脑要爆炸了!他们会问,中国人真的那么在乎声调吗?我声调说错了,你们真的听不懂吗?

李明: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也是很多学习者的心声。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回答:首先,请不要害怕。我们中国人当然知道你们是外国人,正在学习中文。当你们的声调说错时,大部分情况下,我们可以根据上下文,就是根据当时的情况,猜出你想要表达的真正意思。就像你的朋友说“我要睡觉”,在饭店那个环境里,我们稍微想一下,就能明白他想说的是“水饺”。

王雨: 对对,那个服务员后来也笑了,明白了。

李明: 是的。所以大家不用太紧张。但是,为什么我们还一直强调声调很重要呢?因为正确的声调能让沟通更顺畅,更高效,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误会。我的建议是,初学者不要想着一次性把所有声调都说对。这不现实。你可以找几个最重要、最容易混淆的词,比如我们今天提到的“买”和“卖”,“水饺”和“睡觉”。把这几对词练好,说准。这就像是先学会唱一首歌里最重要的一句歌词。唱准了这一句,你就有信心继续学下一句了。

王雨: 这个方法好!从最小的地方开始,建立信心。

李明: 说完了声调,我们再来聊聊词语的使用。有时候,声调没问题,但用的词不对,也会产生很多有趣的故事。

王雨: 这个我也有例子!还是我的朋友大卫。他中文进步很快,学了很多词。有一次,他去医院看病,觉得不舒服。回来以后,我问他:“你去医院做什么了?” 他说:“我今天去看了医生。”

李明: 嗯,看了医生,听起来没什么问题啊。

王雨: 问题就在这里。他的意思是 he went to see a doctor,但是在中文里,我们一般不说“看医生”,我们说“看病 (kàn bìng)”。

李明: 哦,我明白了。他用了非常直接的翻译。英语里是 "see a doctor",所以他翻译成“看医生”。

王雨: 对!他说“我看医生”的时候,我脑子里的画面是一个人,就那么直直地看着医生,从头看到脚。我觉得很有趣,就告诉他,中文里我们说“看病”,病的英文是 sickness 或者 illness。“看病”的意思才是 to see a doctor for medical treatment。

李明: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很多初学者会习惯用母语的思维去直译。这在学习任何语言的初期都会发生。比如,英语里说 "watch TV",但中文我们说“看电视”,而不是“观赏电视”。语言有它自己的习惯。

王雨: 还有一个词,也经常被用错,就是“小姐 (xiǎojiě)”。很多中文课本里会教,称呼年轻女性是“小姐”。

李明: 是的,在几十年前,或者在一些特殊的场合,比如在香港或者台湾,“小姐”是一个很礼貌的称呼。但是在今天的中国大陆,尤其是在一些城市里,如果你直接对一个不认识的女孩叫“小姐”,有时候会让她觉得有点不舒服。

王雨: 没错!大卫就这么做过。他在路上想问路,看到一个年轻的女孩,就走过去说:“小姐,请问……”那个女孩看了他一眼,表情有点奇怪,然后很快就走了。大卫还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她不理我呢?

李明: (笑),这真是一个文化差异。因为现在“小姐”这个词在某些语境下,有了一些别的、不太好的意思。所以,为了安全起见,我们现在更喜欢用别的称呼。

王雨: 那应该用什么呢?这也是很多学习者想知道的。

李明: 我们可以用“你好”来开始对话,或者如果对方看起来很年轻,可以叫“美女 (měinǚ)”,这个词现在很流行,虽然有点开玩笑的感觉,但通常是友好的。如果是在一个比较正式的场合,可以称呼对方“女士 (nǚshì)”。

王雨: 明白了。“美女”或者“女士”。这个很重要,大家要记住。还有一个词,我觉得也很有意思。就是“哪里哪里”。

李明: 哦?“哪里哪里 (nǎlǐ nǎlǐ)”。这是中国人在被表扬时,表示谦虚的说法。意思是 "You're flattering me" 或者 "Not at all"。

王雨: 对。大卫在书上学到了这个词。有一次,我的一个中国朋友夸他:“大卫,你的中文说得真好!” 大卫很高兴,他想表示感谢,但是他忘了怎么说“谢谢”,就想起了这个表示谦虚的词。

李明: 所以他说了“哪里哪里”?

王雨: 不,他只说了一半。他说:“哪里?”

李明: (笑),那意思就完全变了。他的意思是 "Where? Where is my Chinese good?" 像是在反问对方。

王雨: 就是这个意思!我那个中国朋友当时也愣住了,她以为大卫没听清,就又重复了一遍:“你的发音很好,词语也用得很好。”结果大卫又问了一遍:“哪里?”

李明: 这就像一个循环了。一个人不停地表扬,另一个人不停地问“哪里好?”。这对话太有趣了。

王雨: 是啊。后来我跟他解释,“哪里哪里”是一个固定的说法,要说两遍,而且是一种谦虚的回答。如果你想接受表扬,直接说“谢谢”是完全可以的。现在的年轻人也常常会直接说“谢谢你的夸奖”。

李明: 这说明,学习一个词语,不光要知道它的意思,还要知道它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以及它背后的文化习惯。这确实是学习的难点,但也是最有意思的地方。

王雨: 说完了声调和词语,我们再聊聊汉字吧。我觉得汉字对很多外国人来说,就像一幅幅画。

李明: 没错。这也是汉字的魅力所在。但是,很多汉字长得很像,这也给初学者带来了不少麻烦。

王雨: 我想到了一个。就是我们刚才说的“买 (mǎi)”和“卖 (mài)”。这两个字不光是声调不同,字形也很像。

李明: 是的。“卖”比“买”的上面多了一个“十”字。我以前教我的一个外国学生时,告诉他一个记的方法。你看,“卖”东西,就是把你的东西拿出去,希望能卖个好价钱,所以你头上顶着一个“十”字,代表钱,或者代表一个价格标签。而“买”东西,就是把别人的东西拿回来,所以头上没有那个“十”字。

王雨: 哇,这个方法太好了!非常有画面感。这样一说,我就永远不会忘记了。

李明: 对。学习汉字,有时候需要一点点想象力。把抽象的字变成一个有故事的画。再比如,很多人会分不清“人 (rén)”和“入 (rù)”。

王雨: “人”就是 person,“入”就是 enter。它们长得太像了。

李明: 是的。“人”这个字,你看,就像一个正在走路的人,有两条腿。而“入”这个字,你可以想象成一个进入帐篷或者门的动作,一边的笔画更长一些,像一个屋顶。

王雨: 我好像有点明白了。还有“土 (tǔ)”和“士 (shì)”。

李明: “土”代表 soil 或者 earth,下面的一横更长,因为大地是宽广的。“士”在古代可以指 soldier 或者 scholar,上面的一横更长,表示这个人很有知识,头脑很发达,或者戴着一个很大的帽子。

王雨: (笑),太有意思了!用这种方式记汉字,感觉不像是在学习,像是在玩一个看图猜谜的游戏。

李明: 正是这样。所以,我想对正在被汉字困扰的朋友们说,不要害怕。你可以试着去理解每个汉字背后的故事,或者自己给它编一个故事。当你觉得一个汉字不再是一个个笔画的组合,而是一幅画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它变得可爱多了。

王雨: 说得真好。犯错是正常的,甚至是必要的。就像我们学走路,哪有不摔跤的呢?每一次说错话,每一次用错词,每一次写错字,都像是一次小小的“摔跤”。摔倒了,我们才更清楚地知道路在哪里。

李明: 你说得非常对。而且,中国人都非常友好和有耐心。当你努力说中文,即使说错了,我们看到的不是你的错误,而是你的努力和对中国文化的尊重。我们非常愿意帮助你。所以,大胆地说吧!

王雨: 对!不要怕“丢脸”,因为你说的那些可爱的错误,在我们听来,真的很有趣,也很可爱。我们不会笑话你,我们只会觉得,你为了学习我们的语言,真的付出了很多努力,这非常了不起。

李明: 好了,今天我们聊了这么多关于学习中文时犯的可爱错误,从声调、词语,再到汉字。时间过得真快。

王雨: 是啊,聊得太开心了。我们今天提到了好几对非常重要的词,我来帮大家总结一下,大家可以跟着我们一起再说一遍,加深印象。第一个是关于吃的,“水饺”,不是“睡觉”。

李明: 嗯,记住,想吃东西的时候是三声,“水饺 (shuǐjiǎo)”。想去床上休息是四声,“睡觉 (shuìjiào)”。

王雨: 第二个是关于钱的,“买”东西和“卖”东西。

李明: 是的,花钱是三声,“买 (mǎi)”。赚钱是四声,“卖 (mài)”。

王雨: 还有那个很尴尬的,“问”路和“吻”别人。

李明: (笑),对。开口提问是四声,“问 (wèn)”。那个亲密的动作是三声,“吻 (wěn)”。大家一定要分清楚。

王雨: 希望我们今天的分享,能给正在学习中文的你带来一些快乐和鼓励。记住,犯错是学习最好的朋友。

李明: 是的。那么,最后,我们也想问问正在听我们播客的每一位朋友:你在学习中文的过程中,犯过什么让你印象深刻,或者又好笑又尴尬的错误吗?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或者一个汉字。我们非常期待听到你的故事。

王雨: 对,欢迎大家给我们留言,分享你的故事!好了,今天的《每天中文》就到这里了。

李明: 感谢大家的收听,我们下次再见。

王雨: 下次再见,拜拜!

✍️ 词汇 & 语法 / Vocabulary & Grammar

Let's learn some useful HSK 1-3 words and grammar patterns from today's podcast:

尴尬 (gāngà)

Meaning: Awkward; embarrassing.

Explanation: This word describes a situation that makes you feel socially uncomfortable or ashamed. It's perfect for talking about language mistakes.

Example: 不是开心的事,是一件又好笑又尴尬的事。

声调 (shēngdiào)

Meaning: Tone (as in musical pitch in language).

Explanation: This refers to the four main tones (plus a neutral tone) in Mandarin Chinese that are crucial for distinguishing words that otherwise have the same sound.

Example: 这其实是学中文最大的一个挑战:声调。

买 (mǎi) / 卖 (mài)

Meaning: to buy / to sell.

Explanation: This is a classic pair of words that beginners often confuse. "买 (mǎi)" with the 3rd tone means to buy, while "卖 (mài)" with the 4th tone means to sell. Their meanings are opposite.

Example: 他想说的是“买 (mǎi)”,三声,意思是 buy。

误会 (wùhuì)

Meaning: Misunderstanding; to misunderstand.

Explanation: This word is used when someone interprets something incorrectly, often leading to confusion or an awkward situation. It's a common result of tone and vocabulary mistakes.

Example: 这真的是因为一个小小的发音问题,引起了巨大的误会。

印象深刻 (yìnxiàng shēnkè)

Meaning: To leave a deep impression.

Explanation: This is a set phrase (chengyu) used to describe an event or person that is very memorable. The funny mistakes you make will often leave a deep impression!

Example: 这件事真的让我印象太深刻了。

哪里哪里 (nǎlǐ nǎlǐ)

Meaning: Not at all; you're flattering me.

Explanation: This is a traditional, humble way to respond to a compliment in Chinese. It's important to say it twice. Saying it just once, "哪里? (nǎlǐ?)", changes the meaning to "Where?".

Example: “哪里哪里”是一个固定的说法,要说两遍,而且是一种谦虚的回答。

💬 互动 / Engagement

Making funny mistakes is a rite of passage for every language learner! We've shared our stories, and now we'd love to hear yours. What's the most hilarious or embarrassing mistake you've ever made while speaking Chinese? Share your story in the comments below—let's all learn and laugh together!

Enjoy this podcast? Please consider supporting our work to help us keep creating! 👉 buymeacoffee.com/chinesedailypodcast

Comments